顺应花境应用的巨大需求,首届华中花境公益论坛于5月13日在武汉举办,本届论坛由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和芦苇植物造景设计研究中心主办,深圳市芦苇原生态景观咨询有限公司、湖北万千花境园艺有限公司参与承办。
有需要
提起花境,业界普遍认为它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动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论坛上,上海智友园艺公司总经理叶剑秋提出了更具体的定义。他认为花境指绿地中树坛、草坪、道路、建筑等边缘花卉带状布置形式,用来丰富绿地色彩。一般希望能从春季至夏秋均可观赏,多年生草花的应用能连年生长开花,维持景观效果至少三年以上。
“花境只是手段,做花境就是为了发展可应用的植物材料,主要是宿根花卉。”叶剑秋说。城市景观和生态建设的要求不断提升,而花境具备植物材料丰富、类型功能多样、富有季相变化等特点,兼具观赏、生态、科普和商业功能,恰好弥补了这一需求。事实上不仅如此,花境作为一种对植物材料要求丰富的应用形式,其对促进宿根植物育种和栽培、相关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有差距
总体来看,花境在我国兴起已久但发展缓慢,如“中国仿造”、结构失衡、过渡生硬和后期景观无法长期维持等现象至今仍广泛存在。
“表现在整体设计上,忽略项目的整体性和植物空间布局,过分突出花境的‘个体美’,造成了不协调。”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季冬兰结合多年从业经验总结道,植物选择上忽略植被生长习性,以“形态美”为追求,导致景观不能长久。
对此,叶剑秋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他提出:“花境需要在项目规划初期设计,而不是后期在已建成的绿地中加入,影响其与绿地整体环境的协调。”植物组合上则需要习性相近的搭配种植,“形态美”必须建立在科学栽植的基础上。“一个不好的设计,完全无法养护。”叶剑秋强调。
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姚崇怀提出自己的观点:“花境的设计必须遵循结构优先,结构比花卉本身更重要。”姚崇怀指出,只要结构在,哪怕是植物枯死,花境景观依然有观赏价值。细节上表现为主景植物并不一定高,但一定要形成整体,清晰的组团才能维持一个清晰的结构。
目前国内花境植物设计和应用不够成熟,施工存在队伍人员老弱化、工具良莠不齐、缺乏技术训练、业务临时拼凑和作品粗糙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发展园艺化苗圃的同时,也要建立花境展示区。”万千花境公司总经理施子萌说,就是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更直观的印象和应用形式的借鉴。
有机遇
“中国仿造”现象被姚崇怀重点提出。“‘中国仿造’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植物材料,虽然中国植被类型丰富,但由于设计和生产脱节等原因,大量的地方特色植物被埋没。”姚崇怀表示,未来应下大力气培育自己的品种,构建栽培技术体系,制造完善的花境周边产品。他现场展示的川鄂爬山虎、湖北贝母、湖北地黄、青荚叶、紫斑牡丹等,受到参会者的关注和好评。
“实践是最可靠的解决办法,所有问题和答案都可以在实践中找到。”叶剑秋说,打造花境需要提前一年做好植物材料设计,融入项目的整体设计方案中去,联系苗圃有计划地生产,在过程控制中总结经验和优化方案。
正是认识到花境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提升华中地区从业者对花境认知及应用水平,万千花镜对此论坛鼎力赞助,使得论坛公益性十足,不仅参会者不用缴纳会费,会场甚至没有发放任何宣传材料。